首页 >> 综合精选 >

郑姓氏的由来故事(郑姓氏的由来)

2022-09-14 13:51:03 来源: 用户: 

大家好,小榜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郑姓氏的由来故事,郑姓氏的由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郑 一、寻根溯祖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(陕西省华县东,居棫林,徙拾),史称郑桓公。

2、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,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,郑人奔于陈、宋间,以原国名为氏,就得郑氏。

3、  二、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、安徽等地间。

4、秦时,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。

5、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(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)。

6、秦汉以后,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,主要以今山东、安徽、陕西、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。

7、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。

8、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。

9、因汉武帝令"强宗大族,不得聚居",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。

10、郑姓大举南迁始于"永嘉之乱"之时。

11、西晋永嘉二年,"中原板荡,衣冠始入闽者八族",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。

12、播迁至海外,始于清。

13、 三、郡望堂号 【堂号】 “博经堂”和“通德堂”: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。

14、郑玄博览群经,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。

15、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,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。

16、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,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“郑公乡”,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,称之为“通德门”。

17、 “安远堂”:汉宣帝时,郑吉为侍郎,那时外侮屡屡来犯,郑吉打败了车师,使日逐投降。

18、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。

19、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,又派他为西域都护,封安远侯。

20、 【郡望】 荥阳郡:三国时置郡,治所在荥阳县,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。

21、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,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。

22、  洛 阳:我国古都之一。

23、汉、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;隋、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。

24、 高密郡:西汉时置郡,治所在高密。

25、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。

26、 雍 州:东汉时置郡,治所在长安。

27、 陇西郡:战国时置郡,治所在狄道。

28、 南阳郡:战国秦置郡,治所在宛县。

29、 四、历史名人 郑桓公:得姓始祖。

30、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。

31、后来,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,从此就开始有了“郑”姓。

32、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。

33、 郑武公:郑桓公子,东迁始祖。

34、 郑庄公:郑武公子,春秋初年,王室衰弱,诸侯崛起,竞相争雄。

35、郑庄公继位后,首先安定国内局面,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,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。

36、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,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。

37、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。

38、1987年3月4日,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39、 郑 旦:春秋晚期吴、越时的巾帼人物,即西施。

40、经过训练,到吴国作内应。

41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得以“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”,终于灭吴。

42、 郑 国:战国末期韩国人,水利专家。

43、 出任关中史官,开凿灌溉渠,称为"郑国渠"。

44、 郑当时:西汉名臣。

45、 郑 吉(?~公元前四十九年):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市)人。

46、活跃于西域,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。

47、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,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。

48、此外,汉也封其为安远候,并建立乌垒城,行使对西域的镇抚。

49、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,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。

50、《汉书》卷七十《郑吉传》、卷九十六《西域传·上》“安远堂”: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,得安远堂。

51、 郑 玄:东汉经学家,创立郑学。

52、“博经堂”和“通德堂”: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。

53、郑玄博览群经,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。

54、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,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。

55、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,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“郑公乡”,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,称之为“通德门”。

56、 郑 羲:北魏重臣。

57、 郑 畋:(825-883),字台文,荥阳(今属河南)人。

58、晚唐宰相,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。

59、今存诗十六首,多七言绝句。

60、 郑 虔:唐朝学者、画家。

61、诗词、书法、画俱佳,尤以山水画见长,玄宗皇帝为之题字"郑虔三绝"。

62、 郑 注:唐朝尚书,本姓鱼,冒姓郑。

63、 郑买嗣(860-909):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。

64、郑回七世孙。

65、初为南诏清平官,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,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。

66、公元902年(唐昭宗天复二年,南诏中兴五年),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,自立为王,国号大长和国。

67、公元909年卒。

68、 郑 樵:南宋史学家,著有《通志》、《氏族志》等80余部书作。

69、 郑思肖(1241—1318):字忆翁,号所南,福建连江人。

70、兼长诗画,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。

71、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《心史》,顾炎武就为此写了《井中心史歌》。

72、 郑光祖:元代曲作家。

73、 郑成功(1624一1662):明末名将,著名的民族英雄。

74、本名森,字明俨,号大木,福建南安人。

75、弘光时监生,隆武帝赐姓朱、号“国姓爷”。

76、清兵入闽,起兵反清。

77、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,震动东南。

78、康熙元年(1662年)率将士数万人,自厦门出发,于台湾禾寮港登陆,击败荷兰殖民者,收复台湾。

79、  郑 和:明航海家。

80、本姓马,明成祖赐姓郑。

81、 郑 燮:号“板桥”,清代画家。

82、 郑 信:泰国国王,又名郑昭。

83、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、吞武里王朝创始人,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