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小榜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中的孤是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唐代诗人朱庆馀所写的《闺意》: 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
2、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?1.译文及注释译文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,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。
3、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: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?注释⑴张水部:即张籍,曾任水部员外郎。
4、⑵洞房:新婚卧室。
5、停红烛:让红烛通宵点着。
6、停:留置。
7、⑶舅姑:公婆。
8、⑷深浅:浓淡。
9、入时无:是否时髦。
10、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。
11、2.赏析《近试上张水部》载于《全唐》卷五百一十五。
12、下面是当代女文学家、著名学者沈祖棻教授对此诗的赏析。
13、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、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,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《楚辞》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。
14、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。
15、 “近试上张水部”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,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。
16、临到要考试了,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,因此以新妇自比,以新郎比张籍,以公婆比主考,写下了这首诗,征求张籍的意见。
17、 古代风俗,头一天晚上结婚,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。
18、此诗描写的重点,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。
19、首句写成婚。
20、洞房,这里指新房。
21、停,安置。
22、停红烛,即让红烛点着,通夜不灭。
23、次句写拜见。
24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,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,在红烛光照中妆扮,等待天亮,好去堂前行礼。
25、这时,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,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?也就是,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?因此,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。
26、在用心梳好妆,画好眉之后,还是觉得没有把握,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。
27、由于是新娘子,当然带点羞涩,而且,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,让旁人听到,于是这低声一问,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。
28、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,刻画入微。
29、 仅仅作为“闺意”,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、优美动人的了,然而作者的本意,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,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。
30、应进士科举,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,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。
31、如果考取了,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,反之,就可能蹭蹬一辈子。
32、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,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,她的地位就稳定了,处境就顺当了,否则,日子就很不好过。
33、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,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,很有典型性。
34、即使如今看来,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。
35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。
36、在《酬朱庆馀》中,他写道: “越女新妆出镜心,自知明艳更沉吟。
37、 齐纨未足时人贵,一曲菱歌敌万金。
38、”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,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。
39、在这首诗中,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,相貌既美,歌喉又好,因此,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,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。
40、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。
41、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。
42、这时,她刚刚打扮好,出现在镜湖的湖心,边采菱边唱着歌。
43、次句写她的心情。
44、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,光彩照人。
45、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,却又沉吟起来。
46、(沉吟,本是沉思吟味之意,引申为暗自忖度、思谋。
47、)朱庆馀是越州(今浙江省绍兴市)人,越州多出美女,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。
48、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,而且出现于镜心。
49、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,“新妆”与“画眉”相对,“更沉吟”与“入时无”相对。
50、全诗以“入时无”三字为灵魂。
51、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,能否讨得公婆欢心,最好先问问新郎,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,令人惊叹。
52、 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,说: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,身上穿的是齐地(今山东省)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,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,反之,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,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。
53、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“入时无”的顾虑,所以特别以“时人”与之相对。
54、朱的赠诗写得好,张也答得妙,文人相重,酬答俱妙,可谓珠联璧合,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。
55、3. 创造背景:此为宝历(唐敬宗年号,825—827)年间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所作。
56、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,时兴“行卷”,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,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。
57、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,是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。
58、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。
59、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,已经得到他的赏识,临到要考试了,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,因此写下此诗,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。
60、此诗便是行卷之作。
61、4.作者简介:朱庆馀,生卒年不详,名可久,以字行。
62、越州(今浙江绍兴)人,宝历二年(826)进士,官至秘书省校书郎,见《唐诗纪事》卷四六、《唐才子传》卷六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两卷。
63、曾作《闺意献张水部》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“通榜”,增加中进士的机会。
64、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,写诗回答他说:“越女新装出镜心,自知明艳更沉吟。
65、 齐纨未足时人贵,一曲菱歌值万金。
66、”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